网站首页  ◇  技术支持  ◇  全自动实验室洗瓶机操作全解析:从装载到灭菌的标准化流程

全自动实验室洗瓶机操作全解析:从装载到灭菌的标准化流程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6-26  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  浏览次数:110
    •   全自动实验室洗瓶机通过高压喷淋、高温消毒与智能程序控制,实现玻璃器皿的批量清洁与灭菌,显着提升实验室效率并降低人为污染风险。其操作流程涵盖装载准备、程序设置、运行监控与维护保养四大环节,符合ISO 8655及GLP规范要求。
        一、装载准备与器皿适配
        1.器皿预处理
        将使用后的玻璃器皿(如容量瓶、移液管、培养皿)浸泡于1%中性洗涤剂溶液中10分钟,去除残留的蛋白质、油脂或化学试剂。对于顽固污渍(如烧杯内壁焦痕),需手动预刷洗。
        2.专用篮架适配
        根据器皿类型选择对应篮架:
        ①窄口瓶:使用锥形适配器固定,确保喷淋臂可深入瓶内2/3处;
        ②移液管:采用垂直悬挂架,避免管口接触腔体底部;
        ③培养皿:水平叠放于带孔托盘,间距≥1cm以保障水流穿透。
        单次装载量不得超过设备额定容量(如120L机型通常可容纳200个500mL锥形瓶)。
        二、程序设置与参数优化
        1.基础程序选择
        主流机型(如Miele PG8583)提供预洗、主洗、漂洗、干燥四阶段程序:
        ①预洗:40℃循环水喷淋5分钟,去除大颗粒杂质;
        ②主洗:80℃碱性洗涤剂(pH 12)喷淋30分钟,溶解有机物;
        ③漂洗:90℃纯水喷淋20分钟,降低洗涤剂残留;
        ④干燥:120℃热风循环40分钟,确保器皿内壁干燥度≤0.2mg/cm2。
        2.自定义参数调整
        针对特殊需求(如RNA酶污染器皿),可启用“高温灭菌”模式:主洗温度提升至95℃,并添加0.1%过氧乙酸,配合30分钟紫外线照射,实现SAL 10级灭菌。
        三、运行监控与异常处理
        1.实时状态监测
        通过触控屏查看循环泵压力(正常范围0.3-0.5MPa)、水温及运行阶段。若压力异常,立即检查喷淋臂是否堵塞(常见于移液管架未对齐)。
        2.故障应急处理
        ①漏水报警:关闭进水阀,检查门封条是否老化;
        ②水温不达标:确认加热管是否结垢(每季度需用柠檬酸清洗);
        ③程序中断:长按“复位”键3秒,重启后选择“继续运行”。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  全自动实验室洗瓶机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,将单批次清洗时间从人工操作的2小时缩短至1.5小时,且交叉污染风险降低90%。操作人员需接受设备厂商培训并取得认证,定期参与实验室间比对(如CNAS能力验证),确保清洗质量符合科研与生产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