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◇  技术支持  ◇  智能集菌仪从无菌检测到规范操作的精准指南

智能集菌仪从无菌检测到规范操作的精准指南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10-28  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  浏览次数:50
    •   智能集菌仪是微生物检测领域的核心设备,主要用于注射剂、眼用制剂等无菌产品的安全性验证,通过模拟人体输液路径,高效富集药液中的微生物,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关键数据。掌握其规范操作方法,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基础。

        一、操作前准备:细节决定成败
        使用前需完成三项核心准备:
        1.环境与器具灭菌:操作环境需符合洁净度要求,集菌培养器(含滤膜)、导管、培养基瓶等接触药液的部件必须经湿热灭菌或辐照灭菌,避免外源污染。
        2.仪器状态检查:接通电源后,确认主机运行平稳无异响,蠕动泵转速调节功能正常,管路连接处无漏液。
        3.耗材安装:将灭菌后的集菌培养器安装于固定支架,滤膜朝上,进液端与供试品管路连接,出液端通过导管导入培养基瓶,确保整个系统密闭性良好。
        二、标准操作流程:四步完成微生物富集
        1.预冲洗:启动智能集菌仪,低速(10-15rpm)运行1-2分钟,用适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管路,去除残留气泡与杂质,避免干扰后续检测。
        2.供试品注入:将待测药液通过专用注射器或输液泵匀速注入集菌培养器,进液速度需与蠕动泵转速匹配,确保药液充分接触滤膜。
        3.微生物截留:保持仪器稳定运行,药液中的微生物被滤膜有效截留,而药液则透过滤膜进入废液收集瓶。
        4.冲洗与培养基转移:用适量冲洗液反向冲洗滤膜(100-200mL),去除药液成分抑制,随后将培养基通过导管注入培养基瓶,浸润滤膜并反向渗透,为截留的微生物提供营养环境。
        三、关键注意事项:规范保障结果可靠
        1.转速控制:根据药液黏度调整转速,但需保证足够流速使微生物充分接触滤膜。
        2.无菌操作:全程佩戴无菌手套,避免手部接触耗材接口;若中途暂停,需用无菌薄膜覆盖管路开口,防止污染。
        3.后续培养:完成转移后,将培养基瓶置于规定条件培养,每日观察是否有浑浊或菌落生长。
        智能集菌仪的规范操作需严格遵循“准备-进样-截留-培养”流程,通过细节把控与参数优化,确保微生物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性,为药品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。